《儿童心理学》,(法)安妮·夏莱-德布雷(Anne Charlet-Debray)著,本书讨论了儿童的天性、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的心理障碍、家长和儿童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成见,解释它们存在的理由,揭示隐藏在它们教条主义形式之下的真相,并本着审慎的态度为每一项讨论的主题提供一个以现有认识为基础的分析。
(资料图)
解释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著作采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
在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科梅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的工作。他们提出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展的研究。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赖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为第一部科
儿童心理学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分类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通过对儿童长期研究发现,小朋友一出生时,其气质类型就有很大差异。有些小朋友喜欢哭闹,有些则安静敏感,还有一些乖巧招人喜欢,因此托马斯等人开发了一套儿童气质测验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小朋友。他们发现:
容易型占总体的40%,这类孩子生活规律,容易接受新事物,情绪愉快,反应积极。
困难型占10%,这类孩子生活不规律,对事物环境接受慢,情绪不稳定,时常大声哭闹。
迟缓型占15%,这类孩子活动水平低,安静退缩、逃避新事物,情绪消极,行为反应弱。
另外,还有35%的孩子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混合的特点,属于“中间型”或“过渡型”。
“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类型虽然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并非像血型一样稳定不可改变,可因后天环境和教育训练而发生一定改变,而且不同的气质类型均有其优势和劣势。”祝卓宏教授说。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父母在孩子儿童时期的教养类型往往影响孩子成人性格特征的形成,儿童时期的创伤也会造成深远影响。如果在儿童时期有父母良好的教育、陪伴,可使孩子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但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孩子遭受很大的心理创伤,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很难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俗话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强调儿童时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1]
绘画心理学
绘画心理解读的学术理论是引自日本末永苍生老师的色彩心理学,,该项目的创始人末永苍生先生把四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最终这项研究成果轰动了全世界,以瑞士荣格研究所为首,开始被国际关注。
绘画心理,是通过孩子的绘画作品,结合孩子选择的画材、颜色、象征物、涂抹方式、涂抹位置、空间构成来解读孩子的心理状况、兴趣和特长。在中国只有李凌云儿童绘画乐园一家专业的儿童绘画心理解读的机构,也只有在这里才可以让孩子体验到自由绘画及创作的乐趣,并收获绘画心里带来的益处。
出版信息
拼音题名:er tong xin li xue
并列题名:La psychologie de l’enfant
ISBN:978-7-5117-1659-0
责任者:(法)安妮·夏莱-德布雷(Anne Charlet-Debray)著
出版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地:北京
出版时间:2013
摘要
本书讨论了儿童的天性、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的心理障碍、家长和儿童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成见,解释它们存在的理由,揭示隐藏在它们教条主义形式之下的真相,并本着审慎的态度为每一项讨论的主题提供一个以现有认识为基础的分析。
章节目录
目录
前言
从幼儿到孩子王
“心理学问世前,人们不去照管孩子”
“孩子生来乖顺”
“孩子是小大人”
“孩子是完整的人”
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幼儿园起学会社交乃是儿童重要发展阶段”
“学习要有趣味性”
“俄狄浦斯情结是不可避免的”
“3岁儿童也会经历青春期叛逆期”
“懂事的年龄不再有”
儿童的几个心理障碍
“所有的孩子都精力旺盛”
“语言障碍源于情感”
“婴儿会得厌食症”
“孩子厌倦时会情绪消沉”
“家庭排行居中,儿童会产生心理障碍”
“诵读困难的持续症源于阅读方法”
家长和儿童的心理健康
“不要向孩子隐瞒”
“要懂得惩罚和约束孩子”
“受到激励的孩子成长更快”
“早熟的儿童在学校里是不幸的”
“预防性心理治疗对帮助孩子有利”
结论